
走在清华大学舜德楼的EMBA班课堂外,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走廊里放着咖啡、糕点和水果,学生们课间三三两两地品着咖啡聊天:“我们公司的核反应堆最近刚有了不错的起色”、“我们上月借汇1.2亿元,这还远远不够”……一派悠闲自如之间,颇有种“谈笑间、樯橹灰飞烟灭”的感觉。再一回头,在墙上看到了一张上小学时常在公告板里贴着的“优秀小组评选表”,真是有种时光错位的感觉。
出镜学生:梁英奇
清华EMBA-02A班组长
广西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
学习没时间?谁说的!
提起最初进入EMBA班学习的情况时,梁英奇很实在地告诉记者,一开始还真不习惯。离开学校那么多年,重新回到课堂后,为了适应自己的学生身份真花了不少时间。虽然清华的教学环境不错,但和自己的总裁办公室到底有着很大的区别,“课堂的坐椅连转个身都很困难”。要每月集中四天的时间从外地专程赶来上课,又要和70多个同学同处一室,赶上热天,难免会感觉很闷热。而且清华的学风向来严谨,每天都要规规矩矩、准时准点儿地来上课,还真觉得有些别扭。但好在他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越学越有味”。
学习要“见缝插针”
梁英奇介绍说,首先是时间问题。上EMBA班真可以说是“见缝插针”了。别看每月只有四天的学习时间,要腾出这四天全部的时间,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。像他远在广西柳州,如果不出差的话,每月他都需要按时从柳州飞过来上课。如果是身在外地,就提前带好书本行李,然后外地工作一结束直接奔赴北京。这样连续两年每月都必须的往返奔波,要说不辛苦是假的。
再者,就是课业问题了,EMBA课程的难度和压力都非常大。要是单指着课堂上的7个小时根本不够,而且每次课程后都会有一大堆的作业,动辄就是数万字的案例分析。作为企业领导,平时白天都会有一大堆的工作或应酬,做作业的事就只好压到晚上去了。“从上课以来,我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消化课堂知识”。虽然学习是件苦差事,但丰硕的收获却也令他像个得了好成绩的孩子般高兴。“我们的战略业绩节节上升,企业其他领导都评价我的决策越来越与时俱进,思路越来越清晰。”我当小组长很尽心
“我是我们班的组长。”提起自己的班级职务,梁英奇很是开心。在每期都公开投票的选举中,他已经第三次做组长了。可见大家对他的工作还是颇为认可的。清华EMBA班的小组设置是不固定的,每次上课都会产生新的由不同的同学组成的小组,每次大家都会轮流做小组长。组长的工作就是帮助老师收作业、协助做问卷调查、帮班级主管老师监督和提醒小组成员出勤等。“我们还要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呢。所以每个组长工作都是尽心尽力的。”对这个久违了的班级职务,这些各大知名企业的一把手们都觉得无比亲切,工作起来认真的不得了。
“小老师很厉害的”
EMBA班每个班都会有一个班级主管老师,别看老师的年龄不大,但学生们对她们都是很敬畏的。梁英奇说:“别看小老师文文静静的,抓考勤、学习成绩都是很严格的。”
出镜学生:张雷
清华EMBA-02B班班长
当代集团总裁
“挺身而出”当班长
张雷是EMBA-02B班的现任班长,提起自己的职务,他自己总结说就两个字“服务”。千万别把“班长”这个头衔和自己的“老总”职位等同起来。想想看,在企业里作为一把手,工作是“管理”,要督促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。而当“班长”要以“服务”为主。要协助班级主管做很多具体的事情。比如组织“移动课堂”(就是将整个课堂移到外地去);安排学生尤其是外地同学四天内的学习、生活等等。很多事都需要班长亲力亲为,有时做班长还真是需要“挺身而出”。
带着问题学最有效
张雷介绍说,对EMBA班的同学来说,每月四天的学习都相当于一次“洗礼”,也像是一个“洗脑”的过程。在课堂上、课间休息时,你会得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,你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带到课堂上、同学中与大家一起解决。和同学们相处,无疑是将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的大好机会。这里大部分都是企业一把手,都是做管理的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带着问题学,学完了回去就解决问题,这样学起来就轻松了很多。
出镜学生:康日新
清华EMBA-02D班组长
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
课程效果立竿见影
当初上EMBA时,康日新就是带着在工作里遇到的困难来的。如何解决工作问题、如何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,这些他都在课堂上找到了答案。比如课程里讲“三才”:通才、专才和干才,三者要“合理分工,各司其职”。这听起来很简单,但实际做到这点真的不容易。了解到“三才”的概念后,他在他的10万员工里加以推行。结果对提高整体工作效率、提高职工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
谈起在课堂上的收获,康日新滔滔不绝,最让他感受深刻的是一次老师提到“企业里有历史问题要尽快解决,如不解决,会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阻碍。”这正打在了他的痛处,在公司内正好有这样一个历史问题亟待解决。凭着康日新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,一举帮企业节约了以十亿计的支出。
在他所在的班级里,来自国营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的同学都有。这些人员齐聚一堂,方便了大家了解更多的行业经营模式。而且,由于班里各位同学来自的企业性质不同,所以在课堂上大家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。这样对了解各行业领域的情况都很有帮助。对于25万元的学费,康日新有自己的看法:如果只是来混文凭,那这笔钱可说是大大的浪费。可是如果真正学以致用,便能产生百倍千倍的利润值。